Tuesday, February 14, 2006

敬惜字紙

這叫「敬惜字紙」。就是要人們敬重、愛惜有文字的紙張。

倉頡造出文字,使天雨栗,鬼夜哭,龍潛淵,文字有了超越時空、主宰人類、役使鬼神的力量。於是人們對文字有了崇敬,並由敬到惜。

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清代畫家曾衍東畫過一幅「敬惜字紙」的立軸,上面一個老者肩挑籮筐,滿街收拾地上的字紙,並有題詩一首:

惜字當從敬字生,
敬心不篤惜難誠。
可知因敬方成惜,
豈是尋常愛惜情。

如果摸不清底細,現代人很容易把畫上的老人當成做生活所迫而撿破爛兒賣的貧苦人。其實不是。

無疑,紙是文字書寫最為方便的材料。紙的發明和其生產的發展,使人們書寫的渴望變得輕而易舉,但無用的書寫便越來越多。大約從宋代開始,人們在官衙、學堂等用字紙較多的地方建造惜字亭,設置焚字爐,以重申對文字的敬重。

古人對文字紙張的愛惜程度,是今人所無法理解的。清以前讀書人的書桌旁,大都擺一個字紙籠,將不用的字紙丟入其中,而其他東西一律不能放到裡面,以勉污染了文字。

另外,各地都有一些民眾自發組織的「惜字會」,並僱請人專收集字紙,許多老人甚至願意義務幫忙。他們用扁擔挑著兩個直徑約一尺二寸,高約二尺五寸的字紙籠,籠裡襯著大紅紙,上寫「敬惜字紙」的字樣,到各處收集讀書人攢下來的字紙。除此之外,這位「拾字紙的」老者,右手還握著一根鐵鉗,左手摶一個字紙包,沿街撿拾掉落的字紙,並隨手將皺折卷曲的攤平、污穢骯髒的弄乾淨,有的還專門到河裡漂洗,然後裝入字紙籠內。積得滿了,運往惜字亭的焚字爐燒掉。

人們說,不管誰使用了文字,都應有一種責任,所謂「文責自負」也許正是這個意思。

倘若用過的文字完成了它的使命,人便應該將它拿到惜字亭焚化。

據說,焚化後的每個字都會變成蝴蝶飛到天上,回到倉頡神的身邊,訴說人類怎樣使用了自己——在人們心目中,字是神賜予芸芸眾生的靈魂,崇拜生命,就要崇拜文字;珍惜生命,也要珍惜文字。


——節綠自 呂勝中(2001)《意匠文字—龍卷》。北京,中國青年出版社。

其實,我覺得這個故事真的很浪漫。我還以為這類浪漫故事只會出現於日本的童話,原來古人對文字的愛惜之情是這麼深。現代人可以用什麼態度看文字呢?

我們要喜歡它,才會珍惜和愛護的。不知我現在在電腦delete了的字,會否化成蝴蝶飛回到倉頡神的身邊呢?

Comments: Post a Comment



<< Home

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. Isn't yours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