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February 22, 2006
串
【串】tsyn3
解釋:一種語言的挑釁,帶妄自尊大的意思。
例子:你依家係咪鬥串呀?
「我相信『串』可以是一件愉快兼夾充滿意義的事情,這是我的生活態度。」
——張俊聲《私字進行——青年次語言字典》
在北京的街頭,你隨處也可以看到這個「串」字。大大個用小燈連成的「串」字掛在店外,作為遊客的我們覺得有趣,所以也拍下了。我並不是覺得這個字的字型有什麼有趣或特別,只不過是因為文化的差異,「串」字在香港話中有與中文不同的意思。所以,這個招牌特別得我們香港人歡心。
傳聞,這個形容「不明事理而胡來」的「串」字,很可能是源於宋人口語的「發村」;因為「發村」就是莽撞地撒野之意,因此古代把「村人」視為「野人」,把不知好歹的人視為村。而「村」與「串」發音相近,所以推斷此字因此而來的。
其實,在北京內到處也可以找到串起來的食物,什麼串羊肉、雞肉、內臟等。據說,這些食物來自西北,原來只有把羊肉串起來的習俗,但它們引進北京以後,融合川、魯等菜系的特色,加上北京人的飲食習慣,形成一種獨特的「串」文化。
這就好比「串」字本身的結構,就是在象徵北京城市結構的「中」字的基礎上,加上一個「口」字,表示了外來文化衝擊北京,繼而和本地特色融為一體,北京正是以兼收並蓄的文化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。就「串」本身來說,來自西北的羊肉串已經增添了更多支系。以至今天的北京城裏,幾乎所有能想到的事物都可以穿成串,儘管各種食物(蔬菜、肉、蛋類、豆製品)都穿成了串,調料卻大同小異,想來這北京就是一盅調料,不管何種特色文化,加上這種調料,都會打上深深的北京文化烙印。
我們可以再看看寫字的人與看字的人與字究竟有著什麼微妙的關係。寫字的人的目的只有一個──就是用有限的資源(小燈泡)達到吸引人的目的,繼而多做一點生意。而看字的人則有不同的感覺。
當然,當地人已經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,因為太多和太雜了。反而,我們香港人,正因文化的差異,感覺到有一點點的趣味。因為你們也知道,「串」字在香港人口中最常用的意思不是「串燒」,而是作一個動詞或形容詞用。當我們把它當作動詞用的時候,解作嘲諷、用言語攻擊別人;例子如:「佢串緊你呀!」如果加個「暗」字在「串」字的前面時,表示那人不直接攻擊別人,而用了如暗喻與隱喻等的修辭手法,暗地裡嘲諷別人。另一方面,當我們把它當作形容詞用的時候,解作囂張,不可一世的樣子;例子如:「你好串喎!靚仔!」。而這個香港獨有的「串嘴」文化,實實在在是一個「真理愈辦愈明」的討論過程。一方面要用大量的理據去捍衛自己的立場,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去抽取敵人的弱點,加以攻擊。所以,「串」絕對是一項用腦力快速思考的運動;是一個很好的CRITICAL THINKING 與說話技巧的訓練。
當我們看到這個「串」字的時候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覺;而這感覺其實是牽連著自身的文化背景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