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April 19, 2006
序章
INTRODUCTION
一開始設計這本書的概念是,想以中國字體設計(CHINESE TYPOGRAPHY)或圖畫文字(PICTURE WORDS/ PICTOGRAM)的表達手法去設計這本關於「香港話」的書。最後,這本《我手畫我口》嚴選出二十個「口」字旁的香港KEYWORDS,把它們化成圖畫文字,各自訴說自己的故事。
為什麼想研究「香港話」呢?
其實,身為一個中國人、一個香港人,我個人也頗為欣賞中國文化與香港文化的。而我亦是非常愛我們自己的香港話的。香港話就是代表了香港人,也代表了一部份的本地文化。
香港話就是一種充滿活力的方言。它每天也不停地、不斷地在變;有加、有減;傳媒、青少年天天不斷製造出新造字;使這香港話充滿生機。我個人認為,雖然香港話是融合了各個地方的語言和文化,好像很雜,但就好像是最繪形繪聲、最跳躍、最到肉、最親切的一種方言。當然,這只是身為香港人的感覺。
所以,我覺得我們有理由和責任去保存或記錄下這些有趣的香港話,這種次語言、次文化。
何謂香港話?
其實,香港話與傳統的廣府話是有分別的。香港話可以說是變種了的廣府話。「香港話」與「廣府話」的差別有三。第一,香港話裡明顯夾雜大量「原裝」英文詞彙,而廣府話裡的外來語卻多是以翻譯詞語的形態存在。這是因為以前香港是殖民地的原固,英文的地位比中文更為重要,好像懂「英文」就是高人一第;所以港人主動引進「原裝」英文,以使香港人所用粵語顯得「神聖」起來。
第二,香港話的新陳代謝速率甚高,尤其在「新詞鑄造」方面,但廣府話則較穩定,新詞的「出生率」及「死亡率」都低。所謂「適者生存」,「追求女性」一詞由「追女」變成「溝女」到「溫女」,再到「𠝹女」。
第三,香港話乃全方位開放,西洋化、東洋化均可,可以說:香港話甚具「容納器量」,原則性不強。倠廣府話在這方面則明顯彈性不足。香港話東洋化的現象已是很久以前已經開始的事了,由當年日本把大量的外文翻譯成漢字開始,日本漢字不斷回流中國、香港。但這幾年這種現象已到水深火熱的狀態,尤其是多本雜誌與報張使用日本漢字寫文章,簡直是到走火入魔的地步。
「打開Milk這本年青人消費指南,充滿開不懂的日式漢字,如「達人」、「單品」、「氣持」……在文章中也有用上日式句子結構,稱呼人叫「XX氏」。最近娛樂新聞湯告魯斯被記者整蠱以假水槍射面,娛樂版報導大字標題是「湯告魯斯遭顏射」,「顏射」一詞來自日本AV男主角最後關頭抽出,將精液射在女優面上,竟然用在中文報紙標題。」
──劉細良《日本癡漢》
香港話還有其他的特色的,如「無厘頭」、「MK」、「HEA」等香港詞成為了一些青少年的生活態度。香港人也很喜歡用「X」、「咩」、「乜」作為表達一些模糊的字語,表現出一些幽默感。香港話也是有超多的助語詞的,如「囉、啦、呀、唷」,使香港話充滿了感情。
而香港話可以說是集各家之大成的一種方言,所以,香港話的詞彙是來自世界各地的。根據彭志銘的《次文化語言.香港新方言概論》,香港話可能來自:
1) 古代漢語;
2) 廣東地區方言(例如客家話);
3) 外省語(例如上海話);
4) 外國語(例如英語);
5) 書面語;
6) 歌謠(例如童謠、民歌);
7) 背語(即行頭話、術語);
8) 格言、諺語;
9) 俏皮話(例如歇後語);
10) 口頭禪;
11) 穢語(俗稱粗口);
12) 江湖切口(例如黑社會暗語);
13) 佛道真言;
14) 生活文娛詞彙;
15) 地名及人名等。
為什麼選香港話的「口族字」呢?
第一, 這二十個「口族字」可以代表典型的香港話。這些「口族字」有齊所有以上所提及香港話的特徵,包括快的新陳代謝率、受外語的影響、幫助語氣等等。
第二, 我認為這些「口族字」有一個同樣的特徵,就是「口」,是一樣在平面設計上可以幾有趣、幾好玩的一件事。
第三, 很多這些「口族字」也是一些象聲詞,它們多是以形聲的方法所設計出來的新造字。而大部份的香港話,甚至中文也是形聲字。
形聲字也是內形聲字是由意符(形旁)和音符(聲旁)兩部份組成。其中意符表示形聲字本義所屬的意義範疇,音符則代表形聲字的讀音。如以「口」為意符的形聲字「咩」、「啦」、「呀」等都屬於樹木類。意符只能代表其意義範疇,不能表示具體的字義。它的具體字義是靠不同的讀音,也就是不同的音符來區別的。
形聲造字法進一步打破了象形、指事、會意的諸多局限,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。世界上許多事物或抽象概念是很難用象形或會意的方法來表示的。由此方法,就產生了大量的形聲字。愈到後代,形聲字的發展愈快,數量也愈多。
書名的由來?
這本書的書名是《我手畫我口》(Drawing what I Say)。這是有雙重義意的。
首先,「我手寫我口」是五四運動與新文化運動時的一句口號。這是一個對中國文字語言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。白話文被認可為法定的手寫語文。而儒家學說與文言文則進一步被貶抑。
而這書也是介紹香港話,鼓勵香港人「我手寫我口」的。主要目的與新文化運動有相似的地方。
另外,這本書的主要內容也是那二十個「口」字旁的香港KEYWORDS。我,作為設計師與作者,真正的在寫、畫、與設計這些「口」。真正做到「我手畫我口」。
而封面的五個圖象文字是參考古代的象形文字所設計而成的。
我
從甲骨文看,「我」是一種兵器的形象。這是一種長柄而帶齒形刃口的兵器,是用來行刑殺人或支解牲口的。這種兵器後世罕見,所以我字本義也不常用,後來就借用為第一人稱代詞,指自己、自己的。
手
手是人體上肢的總稱,一般指腕以下能夠持物的部份。古文字的手字,正像一隻人手的形狀,上面的分支代表五隻手指,下面是手臂。
畫
甲骨文的畫字,像人用手執筆在紙上畫交叉線條、作圖畫之形。這就是畫字的本義──繪畫。
口
口字的形狀,正像人或動物的嘴,其本義就是嘴巴。嘴巴是人或動物飲食、發聲的器官,所以以口為偏旁的字多與吃喝和言語有關。
而我把這本書的二十個香港字分成四個章節,分別是愛(情愛)、港(香港人特性)、化(文化)、活(生活態度)。
而這四個章節,我也分別參考了古文去替它們設計了各自的圖象文字。
愛
字像一個人雙手捧「心」,張大了嘴,在述說心中的愛。
港
「水」是形符,「巷」是聲符。
化
由兩個人形組成,左邊是一個正立的人形,右邊是倒立的人形。本義是變化。
活
「水」是形符,「舌」是聲符。
一開始設計這本書的概念是,想以中國字體設計(CHINESE TYPOGRAPHY)或圖畫文字(PICTURE WORDS/ PICTOGRAM)的表達手法去設計這本關於「香港話」的書。最後,這本《我手畫我口》嚴選出二十個「口」字旁的香港KEYWORDS,把它們化成圖畫文字,各自訴說自己的故事。
為什麼想研究「香港話」呢?
其實,身為一個中國人、一個香港人,我個人也頗為欣賞中國文化與香港文化的。而我亦是非常愛我們自己的香港話的。香港話就是代表了香港人,也代表了一部份的本地文化。
香港話就是一種充滿活力的方言。它每天也不停地、不斷地在變;有加、有減;傳媒、青少年天天不斷製造出新造字;使這香港話充滿生機。我個人認為,雖然香港話是融合了各個地方的語言和文化,好像很雜,但就好像是最繪形繪聲、最跳躍、最到肉、最親切的一種方言。當然,這只是身為香港人的感覺。
所以,我覺得我們有理由和責任去保存或記錄下這些有趣的香港話,這種次語言、次文化。
何謂香港話?
其實,香港話與傳統的廣府話是有分別的。香港話可以說是變種了的廣府話。「香港話」與「廣府話」的差別有三。第一,香港話裡明顯夾雜大量「原裝」英文詞彙,而廣府話裡的外來語卻多是以翻譯詞語的形態存在。這是因為以前香港是殖民地的原固,英文的地位比中文更為重要,好像懂「英文」就是高人一第;所以港人主動引進「原裝」英文,以使香港人所用粵語顯得「神聖」起來。
第二,香港話的新陳代謝速率甚高,尤其在「新詞鑄造」方面,但廣府話則較穩定,新詞的「出生率」及「死亡率」都低。所謂「適者生存」,「追求女性」一詞由「追女」變成「溝女」到「溫女」,再到「𠝹女」。
第三,香港話乃全方位開放,西洋化、東洋化均可,可以說:香港話甚具「容納器量」,原則性不強。倠廣府話在這方面則明顯彈性不足。香港話東洋化的現象已是很久以前已經開始的事了,由當年日本把大量的外文翻譯成漢字開始,日本漢字不斷回流中國、香港。但這幾年這種現象已到水深火熱的狀態,尤其是多本雜誌與報張使用日本漢字寫文章,簡直是到走火入魔的地步。
「打開Milk這本年青人消費指南,充滿開不懂的日式漢字,如「達人」、「單品」、「氣持」……在文章中也有用上日式句子結構,稱呼人叫「XX氏」。最近娛樂新聞湯告魯斯被記者整蠱以假水槍射面,娛樂版報導大字標題是「湯告魯斯遭顏射」,「顏射」一詞來自日本AV男主角最後關頭抽出,將精液射在女優面上,竟然用在中文報紙標題。」
──劉細良《日本癡漢》
香港話還有其他的特色的,如「無厘頭」、「MK」、「HEA」等香港詞成為了一些青少年的生活態度。香港人也很喜歡用「X」、「咩」、「乜」作為表達一些模糊的字語,表現出一些幽默感。香港話也是有超多的助語詞的,如「囉、啦、呀、唷」,使香港話充滿了感情。
而香港話可以說是集各家之大成的一種方言,所以,香港話的詞彙是來自世界各地的。根據彭志銘的《次文化語言.香港新方言概論》,香港話可能來自:
1) 古代漢語;
2) 廣東地區方言(例如客家話);
3) 外省語(例如上海話);
4) 外國語(例如英語);
5) 書面語;
6) 歌謠(例如童謠、民歌);
7) 背語(即行頭話、術語);
8) 格言、諺語;
9) 俏皮話(例如歇後語);
10) 口頭禪;
11) 穢語(俗稱粗口);
12) 江湖切口(例如黑社會暗語);
13) 佛道真言;
14) 生活文娛詞彙;
15) 地名及人名等。
為什麼選香港話的「口族字」呢?
第一, 這二十個「口族字」可以代表典型的香港話。這些「口族字」有齊所有以上所提及香港話的特徵,包括快的新陳代謝率、受外語的影響、幫助語氣等等。
第二, 我認為這些「口族字」有一個同樣的特徵,就是「口」,是一樣在平面設計上可以幾有趣、幾好玩的一件事。
第三, 很多這些「口族字」也是一些象聲詞,它們多是以形聲的方法所設計出來的新造字。而大部份的香港話,甚至中文也是形聲字。
形聲字也是內形聲字是由意符(形旁)和音符(聲旁)兩部份組成。其中意符表示形聲字本義所屬的意義範疇,音符則代表形聲字的讀音。如以「口」為意符的形聲字「咩」、「啦」、「呀」等都屬於樹木類。意符只能代表其意義範疇,不能表示具體的字義。它的具體字義是靠不同的讀音,也就是不同的音符來區別的。
形聲造字法進一步打破了象形、指事、會意的諸多局限,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。世界上許多事物或抽象概念是很難用象形或會意的方法來表示的。由此方法,就產生了大量的形聲字。愈到後代,形聲字的發展愈快,數量也愈多。
書名的由來?
這本書的書名是《我手畫我口》(Drawing what I Say)。這是有雙重義意的。
首先,「我手寫我口」是五四運動與新文化運動時的一句口號。這是一個對中國文字語言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。白話文被認可為法定的手寫語文。而儒家學說與文言文則進一步被貶抑。
而這書也是介紹香港話,鼓勵香港人「我手寫我口」的。主要目的與新文化運動有相似的地方。
另外,這本書的主要內容也是那二十個「口」字旁的香港KEYWORDS。我,作為設計師與作者,真正的在寫、畫、與設計這些「口」。真正做到「我手畫我口」。
而封面的五個圖象文字是參考古代的象形文字所設計而成的。
我
從甲骨文看,「我」是一種兵器的形象。這是一種長柄而帶齒形刃口的兵器,是用來行刑殺人或支解牲口的。這種兵器後世罕見,所以我字本義也不常用,後來就借用為第一人稱代詞,指自己、自己的。
手
手是人體上肢的總稱,一般指腕以下能夠持物的部份。古文字的手字,正像一隻人手的形狀,上面的分支代表五隻手指,下面是手臂。
畫
甲骨文的畫字,像人用手執筆在紙上畫交叉線條、作圖畫之形。這就是畫字的本義──繪畫。
口
口字的形狀,正像人或動物的嘴,其本義就是嘴巴。嘴巴是人或動物飲食、發聲的器官,所以以口為偏旁的字多與吃喝和言語有關。
而我把這本書的二十個香港字分成四個章節,分別是愛(情愛)、港(香港人特性)、化(文化)、活(生活態度)。
而這四個章節,我也分別參考了古文去替它們設計了各自的圖象文字。
愛
字像一個人雙手捧「心」,張大了嘴,在述說心中的愛。
港
「水」是形符,「巷」是聲符。
化
由兩個人形組成,左邊是一個正立的人形,右邊是倒立的人形。本義是變化。
活
「水」是形符,「舌」是聲符。